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陆游乡居诗与宋代戏剧以浙东运河鉴湖流域为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浙东运河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自杭州南延伸至浙东的绍兴和宁波,是一条“穿越宁绍平原全境的濒临后海杭州湾的通江达海运河”[1]183。按历史时期,自西向东分别由西兴运河(西晋始

浙东运河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自杭州南延伸至浙东的绍兴和宁波,是一条“穿越宁绍平原全境的濒临后海杭州湾的通江达海运河”[1]183。按历史时期,自西向东分别由西兴运河(西晋始凿,西兴至绍兴城)、“山阴故水道”(出自《越绝书》,春秋越国始创,东汉起纳入鉴湖而成鉴湖航道,绍兴城至曹娥江)以及曹娥江至入海口招宝山的渠化水道(始建于南朝宋以前的梁湖埭渠化工程和天然河流姚江、甬江)三部分组成。南宋“以南方都会为全国交通中心”[2],鉴湖、浙东运河成为“国家级主航道”[1]9,是浙东运河的最辉煌期。

陆游生于淮上,长于水乡,归老鉴湖,终生与水、船有莫大的因缘。浙东运河特别是鉴湖流域也是其诗充分展现的重点(1)陆游鉴湖诗部分笔者主要选取其地理空间紧邻浙东运河航道者。鉴湖并非完全的天然湖泊而是一项人工水利工程。浙东运河的前身是凿于公元前5世纪的山阴故水道,于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被纳入鉴湖之中。宋代鉴湖分为西湖航道和东湖航道。在南宋绍熙五年(1194)鉴湖衰落,鉴湖运河航道演变成漕河、会稽段运河。陆游故乡“三山”(韩家山、石堰山、行宫山)等地大多紧邻鉴湖、浙东运河航道。。陆游乡居期间,时常行旅于浙东运河沿线,以及因追忆故园,写有大量反映绍兴一带戏剧演出等文娱活动的诗篇。陆游乡居诗是研究绍兴地域文化的宝库,但因数量庞大,学界在深度整理研究上尚显欠缺。因此,有必要从浙东运河、鉴湖角度,对其从戏剧史上进行一番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一、浙东运河沿线的民间歌舞、民俗演出和民间说唱

绍兴一带在东汉后持续的水利建设和改造,得以形成六朝后的物质富裕、文化昌盛局面,其与北方中原文化不断融合。建炎南渡后,绍兴更成为南宋京畿之地,浙东运河成为可以直接出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级航道。参与过《嘉泰会稽志》修订工作的陆游有云:“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莫敢望也!”(2)见陆游:《嘉泰会稽志》“序”,出自施宿撰《嘉泰会稽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丰厚的经济实力和便利的中外交通使绍兴可以成为宋代戏剧传播和戏曲形成的“桥头堡”、引擎城市。

陆游所处的南宋初、中期正是宋杂剧、诸宫调等演出伎艺南传和南戏的形成、发展时期。绍兴等江南地区民间艺术也在进步,民俗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盛行。陆游乡居诗中就有不少关于浙东运河和鉴湖沿线草市镇及农村文娱演出的生动描摹,充满了市井气息和农村风味。陆游在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乡居时间最长,且勤于出游观察,是比较罕见的长寿者。因此,长时间跨度的、大量的陆游诗歌,能较系统和全面地反映浙东运河沿线的商业和文娱活动,具有诗史意义。

(一)与戏剧有血缘关系的民间歌舞、民俗演出等文娱活动,如渔歌、赛神、傩戏等

1.渔歌、菱唱等民间自娱性歌舞活动

南宋时的绍兴农村有老少男女都喜歌、舞的习俗,特别在丰收或春社等节日、喜庆时刻,类似今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或日本乡村。陆游亦有诗“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3)见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27页。本文所引陆游诗,均出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诗稿》),下文所引陆诗仅随文标明所属卷数及诗题,不再赘列版本信息。。(《诗稿》卷二十一《故山》四首其二)平日里则有渔歌、菱唱等活动。

渔歌是船郎、舟子行舟时的唱橹之歌,菱歌多为渔家女采菱时所唱,渔歌、菱唱应与唐代流行的“踏歌”(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类似今天的秧歌曲)一样,都是渊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者歌其事”。宋代绍兴府尤其是浙东运河沿线地区,渔歌在民间非常盛行。陆游《新秋往来湖山间》(四首其四)云:“渔歌相和苇间起,菱船远入烟中去。”(《诗稿》卷七十二)是白日发生的可以对唱的渔歌。《夜泛蜻蜓浦》亦有:“烟浦渔歌断,芦洲鬼火明。”(《诗稿》卷十七)则是在夜半三更听到的渔歌,可见在绍兴水乡渔歌几乎随处、随时都可演唱。

鉴湖烟雨中的菱唱更显悠长缥缈、韵味隽永,陆游对此赞誉有加,“烟艇满目菱歌长”(《诗稿》卷十八《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有感而赋》),“菱歌缥缈泛烟津”(《诗稿》卷二十八《镜湖女》)等。有时“菱歌”在陆游诗中类似一种背景乐,如他写于鉴湖堤岸、运河江畔的《湖塘晚眺》(二首其二)曰:“烟中卖鱼市,月下采莲舟。帆鼓娥江晚,菱歌姥庙秋。”(《诗稿》卷四十六)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1/0305/598.html



上一篇:镜头与观众表演艺术与舞台艺术
下一篇:习惯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