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上戏图书馆里有位“扫地僧”,他手里的戏剧史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珍藏着一批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为军民演出的说明书。在建党百年之际,一页页泛黄的纸张重见天日。这批藏品的收集,还要归功于73岁的图书馆人胡传敏。 图说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珍藏着一批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为军民演出的说明书。在建党百年之际,一页页泛黄的纸张重见天日。这批藏品的收集,还要归功于73岁的图书馆人胡传敏。

图说: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为军民演出的说明书 受访者供图

搜索特色馆藏


“一个规模不大的高校图书馆,如果不拥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就无法在图书馆界产生影响。”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校图书馆系的胡传敏,从1979年进入上戏图书馆工作,就开始潜心为图书馆采购特色图书,其中便包括大量的戏剧演出说明书。

这批近日曝光的抗敌演剧队的演出说明书,原藏于抗战老剧人曹孟浪开办的曹孟浪戏剧图书馆。2005年曹老先生去世后,藏品流失于民间。2017年,胡传敏在网上通过拍卖获得了这批珍贵的资料,对于后人了解中国话剧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图说:胡传敏收集的演出说明书 受访者供图

从网上采集一般书店买不到的戏剧文献,是胡传敏的日常工作。对于演出说明书,他坦言,这些说明书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曾有人质疑这些说明书的真伪,他都觉得有点搞笑,想要伪造,首先要找到当时的纸张、油墨,演出说明书又是小众收藏品,不可能大批量复制,复制几张,只卖几百元?不赔才怪呢。也曾有人不理解他的工作,他只淡然一笑,且让时间来证明它们的价值。

潜心整理资料


收集的非书资料,往往比较零乱,胡传敏这几年一直潜心于把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供读者们使用,目前已出版的有《岁月留痕:上海戏剧学院话剧演出说明书集锦》《上海话剧百年图志》《中国抗战话剧图史》《干戏:胡导戏剧生涯70年》,据胡传敏介绍,《民国上海话剧演出说明书汇编》也出版在即。

图说:胡传敏收集的演出说明书 受访者供图

在学术圈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观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低层次的,只有史论或者概念的提出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胡传敏这些年做的一直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付出的劳动比起能在学术上得到的认可,完全不相称。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感慨:“这些演出说明书,真正做到了让史料说话,让史料充实上海话剧史和上海史的研究。”在他看来,近代史资料看起来汗牛充栋,但它们大多抽去了细节,即使是口述史也难以保证真实性。

孤灯下的老胡苦笑,已经熬走了两个徒弟了,都高升了,现在带的也要去读博士了,只有自己还乐在其中。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记得,和胡传敏初识是在一次图书采访研讨会上,会上,胡传敏沉默寡言,会下,两人交流起地方志采访事宜。周德明聊起上图方志收藏现状,未及说完,胡传敏悠悠一句:“何日有暇,请来敝馆看看我们收藏的戏剧地方志,那可是上图不及的啊!”

图说:胡传敏 受访者供图

戏剧家风仍在


这些年,胡传敏每日都蹬一辆老式自行车上班,从龙华到华山路,40分钟有余。于他,这份工作是退休生活后的精神寄托。办公室的电脑里,满屏都是他存的资料,偶遇卡顿,他也不恼,习惯了。

很多年轻人并不知他其实是知名戏剧导演胡导哲嗣。胡导培养了焦晃、张先衡、李家耀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91岁的时候依然在出版专著,93岁仍然坐公交、爬楼梯去看学生演出。

出生于戏剧之家的胡传敏,一度让当年与之在七宝中学同窗的王孝俭感到不可思议:寄宿在古镇的一所中学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寝室,哪能比得上家里的洋房?可胡传敏照样和同学同吃同住,后来又到学校附近的七一公社参加劳动,继而跟着黑龙江建设兵团成了上海第一批兵团军垦战士,一去十年。

谈到话剧史料和今日话剧生态,王孝俭总感到胡传敏不老,几十年前是这样子,现在差不多还是这样子,骑一辆旧车,着一身旧衣。王孝俭提及老友:“只是他好喝咖啡,相约也总是提出在咖吧,我不解,后来才想到,他是教授家出来的。”(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zonghexinwen/2021/0518/703.html



上一篇:上戏图书馆里有位“扫地僧”,退休返聘13年仍在
下一篇:绝世之才,错投帝王之家,一场华丽的戏剧人生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