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初(2)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湖南花鼓戏也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湖南的文化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可以说红红火火。文娱演艺业是长沙改革开放以来成长最为迅速的文化产业,其中几乎

湖南花鼓戏也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湖南的文化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可以说红红火火。文娱演艺业是长沙改革开放以来成长最为迅速的文化产业,其中几乎无人不晓的“大中华演艺中心”演出的剧场,却隶属于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花鼓戏行业演员收入低现象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花鼓戏院校花大力气培养演员,毕业后却面临择业上的艰难选择。2004年花鼓戏刚入行的演员工资仅500元到600元/月[4],而同年长沙市民平均收入已经突破万元大关。2005年达到12?434元[5]。根据长沙市统计信息网,2004年长沙市农民纯收入为4?290元。

由此看到,在长沙刚入行的戏剧演员的收入与当地农民的平均纯收入相若,如果没有补贴,生存都成问题。但如果选择流行音乐等其他表现形式作为生计手段,收入却成倍增长。因而不少刚毕业的院校学生选择了放弃花鼓戏。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1982级张也,1997级雷佳、王丽达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踏上民族声乐之路。此外,演员的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湖南艺术专科学校1959届李谷一于1961年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64年演唱花鼓戏《补锅》成名,后转入民族声乐和通俗音乐。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1987级甘萍分配至湖南花鼓戏剧院之后转行演唱流行歌曲成名。

从2003年在新华网湖南频道的题为《长沙:当花鼓戏遇上交响乐》的报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岁月流转,一座座剧院在长沙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拔地而起,而百余年前繁华于市井的花鼓戏却渐渐淹没在褪去的老街老巷。3月14日,古典音乐界当红小生李云迪将亮相长沙,把波兰音乐之父肖邦的细腻带到观众耳边。一时间,电视、报纸、网络、海报纷纷刊登这一消息。举办方湖南大剧院演出部经理阎春萍说,只几天时间100元、180元价位的票就已全部售空,如今最高价380元的票也所剩无几。如此火爆的场面让一向以经营影视娱乐为主的湖南大剧院,如今也乐此不疲地玩起了高雅文化。”[6]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文化单位实行多次改革。大型剧场实行开放式管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省级演出单位则由过去的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地市、县级剧团有的改制成了演出公司。一直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省花鼓戏剧院生存陷入艰难中,不得不靠出租场地度日,导致剧团的演出需要给剧院交纳费用[4]。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有1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湖南省又将原省花鼓戏剧院转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此后,长沙、资兴、邵阳等市相继成立了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为该剧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如此,花鼓戏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2015年7月9日湖南省衡南县花鼓戏剧团演员在市委举办的戏曲汇演中的讨薪事件是花鼓戏现状的真实写照。该团书写横幅:?“十八年不发我们一分钱,我们要生存,要吃饭”,演员唐嘉国表示科班出身的演员们如今只能自行组团接红白喜事商演勉强养家。该团的境遇反映了花鼓戏生存的艰辛[3]。

现在花鼓戏演出又回到了田间、村头、街头、广场。即使在这种状况下,广大花鼓戏工作者仍在努力守住自己热衷的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阵地,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推出了《作田汉子也风流》《我是马翠花》《喜盈门》《算不清的账》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花鼓戏新剧,为发展传统艺术做出了宝贵贡献。

花鼓戏与我国所有传统戏剧一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其中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西方经济和科学技术冲击下,缺乏文化自信,妄自菲薄,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媒体和教育对传统戏剧宣传和教育滞后,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东西包括文化都是好的、西方的艺术形式为“现代的”“先进的”等观念盛行。?追捧“国际化”,?将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艺术,定义为“国际艺术”,奉为最高标准。在媒体中宣传西方的文化笔墨非常重,什么“美国大片”“国际音乐大赛”?。在音乐教育界的这种西化表现得尤其明显:以欧洲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视唱练耳课程培养出西化的耳朵,听到传统戏曲觉得吵,嫌单旋律落后,听到传统民歌觉得土。中国传统的戏曲和民歌唱不出味儿,传统的乐器拉不出魂。诚然,对西方艺术欣赏也无可厚非,但是将西方艺术冠以“高雅”,来贬低自己文化的做法,却不得不让人深思。而事实上,欧洲音乐以古希腊音乐为起源,而我国音乐文化已经有8?000年以上的可考历史。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1/0313/608.html



上一篇:戏剧人生个女人告诉你大婚恋真相
下一篇:斯特林堡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父亲形象的对比基于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