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陆游乡居诗与宋代戏剧以浙东运河鉴湖流域为(3)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村巫之外,还有乡傩。“傩”是古时民间驱鬼逐疫的一种仪式,傩舞是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发展成

其次,村巫之外,还有乡傩。“傩”是古时民间驱鬼逐疫的一种仪式,傩舞是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发展成的一种戏剧形式。傩戏滥觞于商周时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以后,渐发展成具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于宋代前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傩仪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傩戏是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陆游乡居期间出现“傩鼓”的词有1首,即《朝中措》:“咚咚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是于岁腊前一日举行的击鼓驱疫活动。诗则有6首,如《舍北晚步》:“漠漠炊烟村远近,咚咚傩鼓埭西东。”(《诗稿》卷三十八)是运河水上建筑——“埭”附近开阔地带的“傩鼓”表演。乡傩除了傩鼓,还应伴随简单的歌舞等戏剧表演。陆游作于庆元元年(1195)的《岁暮》诗就说道:“太息儿童痴过我,乡傩虽陋亦争看。”(《诗稿》卷三十四)

再者,江南绍兴一带的龙舟竞渡,其文化渊源和南方一些省份如湖南的祭祀屈原不同(也有学者认为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乃是纪念大禹的生日,如“二月镜湖水拍天,禹王庙下斗龙船”[6]。(《吴娃曲》四首其三)所写的就是在传说中的大禹生日(农历三月初五)举行竞渡龙舟的节日场景。

此外,“下湖(乘舟入湖),也指越地的一种祭祀风俗”[7]。大禹生日,乡民需备酒食、乘画舫,设歌舞去拜祭禹庙,名为“下湖(鉴湖)”。陆游诗《阿姥》:“城南倒社下湖忙,阿姥龙钟七十强。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妆。”(《诗稿》卷四十三)这类节日祭祀,娱人也娱神,民众可以亲身参与。《上巳书事》诗亦有“单衣初著下湖天,飞盖相随出郭船”句。(《诗稿》卷三十二)“下湖”虽是为了祭祀大禹,但显然也带有市民狂欢的娱乐性质,甚或有戏剧的成分。

(二)商业性质的、有组织的堂会歌舞演出和民间说唱,如堂会伶人的画船宴会演出、诸宫调、陶真等

绍兴以船为家,因此北方在茶楼和私宅举行的商业性的堂会歌舞演出,绍兴则时常在楼船、游船上举办。《湖上今岁游人颇盛戏作》(四首其二):“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忽有歌声出霄汉,谁家开宴五云楼。”(《诗稿》卷三十五)是鉴湖楼船上的宴会演出。

南宋浙东一带,草市镇密集分布。陆游《野步至近村》(《诗稿》卷五十七)云:“耳目康宁手足轻,村墟草市遍经行。”平民的文化娱乐日趋丰富,乃至乡村的草市镇也遍布娱乐场所,艺人聚集。体育活动蹴鞠在农村青少年中也较流行,如《残春》(二首其一):“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诗稿》卷六十一)另如《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四)诗: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稿》卷三十三)

“赵家庄”即“赵家畈”,在山阴道上,距陆游故居“三山”约二十里,也是水乡。此诗是描写流动说书艺人傍晚在村头古柳下负鼓表演,离奇的故事吸引了众村民围观的景象。盲翁所说“蔡中郎”为文学作品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主人公蔡邕(蔡伯喈),此故事讲述蔡伯喈及第后抛弃妻室、父母,入赘牛相府的负心事(与蔡邕的史传不符,故陆游说已属是非惹身)。南宋时流行于南北,除南戏外,还有院本、盲词等,文俱已不传。

“负鼓盲翁正作场”是由主唱者自己击鼓并伴奏、定拍,且一人说唱到底,所上演的应是诸宫调等说唱表演艺术(5)龙建国:《诸宫调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79页。考证后认为这一说唱伎艺为诸宫调。笔者亦认为当属诸宫调、陶真等说唱演出,而不是一些论者所说的事实上明代才有的鼓词,也非流行于北宋文人士大夫宴会之中而南宋业已衰落的鼓子词。。此诗作于南宋中期光宗庆元元年(1195),诸宫调则是诞生于北宋中期汴京的北方民间说唱伎艺,随着高宗南渡和北人南迁早已南传至浙东一带,前一年的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也正处于南戏兴起的阶段。诸宫调对南戏形成、兴起的直接影响,学界早有论证。陆游所在的运河城市绍兴在诸宫调的传播和南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此也是一例明证。

二、浙东运河沿线专业和商业化的戏剧、戏曲演出

除了前述的民间歌舞、民俗演出和民间说唱之外,陆游乡居诗中的浙东运河、鉴湖沿线,还存在较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戏剧、戏曲演出,如参军戏和民间村伶、老伶的“夜场”等演出以及较商业化的“优场”“戏场”,证明在南宋绍兴一带,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戏剧演出业已较流行和普遍,也说明戏曲之乡的绍兴有悠久的传承历史。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1/0305/598.html



上一篇:镜头与观众表演艺术与舞台艺术
下一篇:习惯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