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陆游乡居诗与宋代戏剧以浙东运河鉴湖流域为(6)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二,陆游在嘉泰四年(1204)秋所作《村居遣兴》(三首其一): 追数交朋略散亡,臂孱足蹇固其常。一年又见秋风至,孤梦潜随夜漏长。不办诵书如倚相,颇

其二,陆游在嘉泰四年(1204)秋所作《村居遣兴》(三首其一):

追数交朋略散亡,臂孱足蹇固其常。一年又见秋风至,孤梦潜随夜漏长。不办诵书如倚相,颇能啖饭胜张苍。回看薄宦成何味,只借朝衫作戏场。(《诗稿》卷五十八)

诗中“只借朝衫作戏场”非实指,而是借“戏场”为素材别有寄托。但能有如此表达,显然也是因为当时“戏场”演出已在浙东一带较常见,因而有这样的类比。

其三,陆游在开禧元年(1205)冬作有《稽山行》: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诗稿》卷六十五)

“社”是居民组织,《周礼》以二十五家为一社。“倒社观戏场”意为几乎全村的人都去了“戏场”看戏。其演出场地应在村庄的空旷处,演出规模大,演出项目应也较繁多,可能有杂剧等。陆游所处时代的镜湖农村文娱项目多与节日、祭祀、竞渡等集体活动紧密结合,也说明戏曲与神庙祭祀的渊源。

其四,陆游在开禧二年(1206)夏写有《初夏闲居》(八首其三):

高城薄暮闻吹角,小市丰年有戏场。白首史官闲尽岁,只将搜句答流光。(《诗稿》卷六十六)

演出地点为某“小市”。镜湖和浙东运河沿线“小市”密布,通常为村店、山店等,规模有限、营业时间较短,只售卖一些简单的农副产品,与商品丰富、规模较大、营业时间长且多位于交通枢纽的大市差别很大。演出规模和项目应比较小和少。

开禧二年(1206)秋又有《行饭至湖上》诗:

行饭消摇日有常,青蛙又到古祠旁。残芜满路无多绿,落叶投空不待黄。只道诗书能发冢,岂知博簺亦亡羊。此身只合都无事,时向湖桥看戏场。(《诗稿》卷六十八)

诗中“湖桥”指今东跨湖桥(7)指偏门即常禧门外之跨湖桥。偏门即陆游诗中的扁门,扁通“偏”,为僻远之意。除陆游诗外宋代无方志意义上的“东跨湖桥”。邹志方《陆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8页亦言:“陆游所写(跨湖桥和湖桥)大多为(今)东跨湖桥。”因参照系(以别业或府城)不同,陆游诗中常见的“东跨湖桥”实为《嘉泰会稽志》中的“西跨湖桥”,位于府城偏门(常禧门)外、镜湖南塘,距陆游三山仅数里,古桥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今已不存,现为钢结构混凝土面跨湖桥梁,并非清康熙十年(1671)的《山阴县志》始有载录的、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距陆游三山二十几里的柯桥湖塘跨湖桥。现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绍兴古桥群中的“西跨湖桥”,是清代方志中所称的“湖塘跨湖桥”,非宋代古桥、偏门外的西跨湖桥。,属南宋时镜湖流域较大的市镇(另如柯桥、漓渚等)之一。“古祠”即“马太守庙”,在鉴湖之滨、跨湖桥以南,通往“山阴道”官道,是为纪念创立鉴湖水利工程而冤死的东汉会稽太守马臻而建的祠庙。“时向湖桥看戏场”中“时向”二字,说明“东跨湖桥”这样的“戏场”演出是常态化的,也较那些村伶演出的“优场”更加商业化、专业化,演出项目应有杂剧甚至南戏等。东跨湖桥距离陆游三山别业仅数里路程,因此可以频繁来这里看戏。

浙东运河上的、绍兴“偏门”外的东跨湖桥(按:在陆游诗中有时亦称“长桥”)在南宋时经常有各种演出活动,如“到处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诗稿》卷二十八《镜湖女》)的夏日赛社表演,以及“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诗稿》卷五十九《出游》五首其四)的秋日戏场表演等。

其五,陆游在嘉定元年(1208)冬所作《幽居岁暮》(五首其三):

巷北观神社,村东看戏场。谁知屏居意,不独为耕桑。(《诗稿》卷八十)

演出场地是在“村东”的开阔处,与“神社”并列,可见诗中“戏场”的演出项目应不属祭祀表演,但这种娱乐项目又与“神社”的祭祀活动在时间点上相一致或相衔接。演出人员可能是堕民或路歧艺人,演出项目可能有杂剧等。

比较上述诸多诗作可发现,陆游“戏场”诗的写作集中在陆游的晚年(从71岁到84岁)且诗中戏场演出频率越来越高即相隔年数越来越短,从1195年到1204年的相隔9年,从1205年至1206年的相隔1年,甚至1206年的一年两次。演出场地不在“社庙”(按:“优场”则多有在“社庙”举行的),而在乡村的开阔场地,如“北陌东阡”“村东”或市镇、区域的交通枢纽(东跨湖桥)等。而陆游70岁以前的诗没有一首涉及“戏场”,这应不属巧合,陆游的诗歌有诗史和方志性质,陆游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并会及时反映到诗歌里。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1/0305/598.html



上一篇:镜头与观众表演艺术与舞台艺术
下一篇:习惯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